《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书摘录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及其作者简介: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 Covey)的联合主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培训领导人才。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本书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
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擅长于通过使用先进的培训方法和系统、完善的内容帮助个人和组织提高效能,其最著名的课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源于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的同名著作。它所传授的内容不是某种流行时尚或管理技巧,而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并且能够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通过彻底思维的改变达到行为的改变从而加强了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培养组织内部的共同语言和价值观;在全球每年有七十五万人次参加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培训,而该公司也因其优异表现连续五年入选中国三大培训公司,并在2000年被《China Staff》(中国人事杂志)评为中国最杰出的培训公司。
以下是我第一次读本书时的一些摘录:
1
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 ---梭罗
2
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
3
我上过无数教导主管如何有效管理的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很高,也想尽办法善待他们,希望维持彼此良好的关系。可是总觉得员工不忠心,我若是有一天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终日无所事事闲扯。为什么不能把他们训练成独立又有责任心的员工呢?为什么我始终找不到这种员工?
对急于想约束员工却束手无策的那位经理,个人魅力论建议他采取激烈的手段,大事整顿一番,逼得员工兢兢业业。或者让员工接受相关的训练,以提高工作热忱,甚至另聘更称职的外来和尚。
但阳奉阴违的员工,私底下可能正质疑着老板究竟有没有为他们着想,有没有把他们当作机器看待。员工的想法也许并非空穴来风,老板心中的确如此看待他们,而主管态度偏差或许就是管理不善的原因之一。
4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5
美国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Eleanor Roosevelt)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以印度民族主义者和精神领袖圣雄甘地(Gandhi)的话来说就是:“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因此,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6
“以终为始”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的创造(mental /first creation)和实际的即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思,然后付诸实现。正因如此,认定使命才显得如此重要。
7
有人为了逐利,不惜将家庭及其他重要事物摆在一边,而且以为别人都认同这种做法。我认识一位可敬的父亲,准备带子女出游时,忽然接到公司要求加班的电话,但是他回绝了,因为“工作还会再来,童年却只有一次”。这一幕深深印在子女脑海里,永志不忘。
8
我有一位朋友在大学教书,由于与行政主管交恶,便终日以对方为假想敌,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家庭生活与工作都大受影响,最后逼得他不得不选择离开。
于是我问他:“如果不是那位仁兄,你宁愿继续留下来,对不对?”
他回答:“是的,可是只要他在一天,我便永远不得安宁,只好另谋高就。”
“你为什么让他成了你生活的重心?”
朋友被这个问题震住了,一口否认。但我分析道理,说明他咎由自取。朋友起先只承认行政主管的确对他影响很大,但认为错在对方。最后经过我不断开导,才承认自己也应负一部分责任。
9
正如我对第一个宾馆的经理所说的,很多公司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崇高目标,但同样是使命宣言,由所有成员共同拟定的和由少数决策层包办的真是有天壤之别。
10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能力。
11
当你拒绝那个想法的时候,是什么因素让你作出这个决定的?让你作出这个决定的是那个想法本身,还是提出想法的人,或者是提出的方式?因为那不是你的想法,所以你不喜欢它?
12
每件激怒我们的事情都让我们能理解自己。让我们最烦恼的人也往往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维持团队是进步,共同合作是成功。
13
我曾和一位运动生理学博士同去健身房,他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力量。他告诉我,他会在特定的时候要我接过杠铃。
于是,我在一边看着,等着,杠铃被放下举起,举起放下,我看得出他已经感到吃力了,但是还在坚持。
我看到他的面部肌肉由于用力而紧绷,血管凸起。也许我应该把杠铃接过来,也许他会失去控制,甚至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但是,他安全地放下了杠铃,有再次举起,我简直不敢相信。
最后他终于要我i结果了杠铃,我说:“你为什么要等这么久?”
他答道:“史蒂芬,锻炼的所有好处几乎都产生于最后阶段。我想增强力量,就必须等到肌肉纤维断裂,神经纤维感到疼痛才行,因为这时候自然机制才会予以过度补偿,纤维在48小时后会变得更加坚韧。”
我明白他的意思。情感“肌肉”(比如耐心)也是一样。当对耐心的磨练超越过去的记录时,情感纤维就会断裂,自然机制就会予以过度补偿,下一次纤维就会更加坚韧。
14
前瞻性的内省:首先要有大局观,想自己提问:“好吧,一个月以后我还会那么在意这件事吗?一年以后呢?”若你觉得即将失去理智,先确定一下这背后的起因是否合理,如果你突然发觉引起巨大压力的原因其实很荒谬,不妨一笑置之。
15
相互依赖比独立还要难上10倍。要在对方执意想损人利己(我赢你输)的时候坚持利人利己(双赢),在自己内心渴望得到理解的时候先尽力理解别人,在妥协很容易达成的时候寻求更好的第三种选择,就需要极强的精神和情感独立性。换言之,以创造性协作的方式与别人成功合作需要极强的独立性、内在安全感和自控能力。否则,我们所谓的互相依赖其实就是反依赖,借强调自己的独立性或共同依赖性来利用对方的弱点,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为自己的弱点辩解。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ublished
20 November 2012